2011-07-19

[文章分享] 什麼是Dalcroze (達克羅士)?

以下內容出自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所出版<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音樂篇> P.126-127
註1:Dalcroze在國內有各式譯法-達克羅士,達克羅茲,達爾克羅茲...等,而本篇作者使用達克羅茲。
註2:Longy School of Music 多翻譯為美國波士頓隆基音樂院,而本篇作者將之譯為波士頓朗吉音樂院

        達克羅茲音樂教學法是愛彌兒沙克達克羅茲 (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 所創。達克羅茲的母親極重視子女教育,刻意營造家中音樂氣氛,母子兄妹聯彈等等的音樂經驗,促使他後來學習音樂,主修作曲,曾受教於著名的佛瑞 (Gabriel Faure,1845-1924)、德利伯 (Leo Delibes,1836-1896)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1824-1896) 門下。指揮方面也頗有成就,曾任阿爾及利亞歌劇院的副指揮,在那裡接觸阿拉伯民族舞蹈音樂,對它們音樂中的不規則小節和不規則拍子的表現和記譜法,有相當深的認識。

        達克羅茲以二十六歲的年紀學成,返回瑞士,擔任日內瓦音樂院的教師教授和聲視唱聽寫等課程。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節奏不準確,亟思改進的方法,同時深感音樂院中理論演奏、聽音課程各自為政,互不相干。因而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法,以身體為首要的樂器,訓練專心聽音樂,把聽到感受的內容,用肢體動作充分表現出來。

        以肢體為第一樂器,但是不在求姿勢的美妙,而是把聽到感受到音樂的快慢節奏曲調和聲曲式等等,用動作表現出來,並且要求聽辨後迅速反應,讓耳朵-頭腦-肢體三者的通訊網路暢通而正確,為欣賞音樂及演奏演唱所須的聽力及肌肉協調能力奠下穩固的根基。

  除了肢體律動外,達克羅茲教學法還包含音感訓練及即興創作。音感訓練有別於一般的視唱聽寫課,在於強調知性思考及迅速反應。簡單不起眼的八小節曲調視唱,教師可以指定凡是碰到3度或大2度不唱,學生必須很快地思考判斷哪些音要唱,哪些音不唱,儘快反應,類似的活動使音感訓練不再是呆板的機械式反應,而是結合思考及演奏技能的活動。

  即興創作是達克羅茲教學法的第三大要項。在做律動教學時,教師常用鋼琴 (或手鼓等敲擊樂器)即興創作,配合教學。運用現成錄音帶的頻率不如即興創作來的高,比較可以配合學生的程度及,例如小朋友步行後彈出適宜速度的曲調供他們步行,大小聲彈得對比強烈讓幼兒容易分辨等,這些都是使用錄製好的音樂所難以做到的。

  達克羅茲教學學會設於瑞士日內瓦美國茱莉亞音樂院波士頓朗吉音樂院 (Longy School of Music),及匹茲堡卡內基-美倫大學都設有課程,國內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民國85年後,每年舉行此教學法的研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和均均老師互動喔~